《白鹿塬论丛》杂志,年刊,由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安思源学院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中主要栏目有艺术学研究、东南亚研究、学术传记·回忆录等。
《白鹿塬论丛》杂志是一份立足地域文化、聚焦学术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创办与白鹿塬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密切相关。白鹿塬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是关中平原的典型黄土台塬地貌,因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的文学书写而广为人知。这片土地承载着周秦汉唐的文明积淀,既是农耕文化的缩影,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见证者。杂志以此为名,既彰显了地域文化认同,也寄托了以学术视角深挖本土人文资源的使命。
杂志的创刊背景可追溯至21世纪初中国高校与地方文化机构推动的“新文科”建设浪潮。随着跨学科研究成为趋势,西部地区高校愈发重视地域文化资源的学术转化。在此背景下,由陕西某高校联合地方社科联主办的《白鹿塬论丛》应运而生,旨在搭建一个融合历史学、文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对话的平台。其创刊号发刊词明确提出“以塬为镜,观照中国”的学术定位,试图通过微观地域研究透视宏观社会演进。
艺术学研究 东南亚研究 学术传记·回忆录等
(1)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的稿件请在稿件中声明,编辑部保留对不同意删改稿件进行撤换的权力。投稿后3个月内如没有收到录用或退稿通知,请自行处理。
(2)本刊对拟采用稿件有酌情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者,请在来稿中特别声明。
(3)稿件注释著作类包括作者、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古文献可在作者前加时代;译著可在作者前加国别;论文类包括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号。来稿请一律采用尾注形式。
(4)摘要应准确概括全文中心议题,字数为200~300字。所列关键词为3~8个词组,且不应和文题中心词雷同。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图表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图1,图2;表1,表2,图和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图号图名应置于图下,表号表名置于表上。
(7)间接引文通常以“参见”或“详见”等引领词引导,反映出与正文行文的呼应,标注时应注出具体参考引证的起止页码或章节。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同直接引文。
(8)参考文献应注意引用近两年国内外及本刊的近期文献,所引文献应是作者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
(9)来稿请同时寄送电子版和纸质文本,并注明作者姓名、最高学历、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10)优秀稿件将提交参加我部论文评优活动,并颁发获奖证书。需要获奖证书的作者请在稿件上注明,或主动与我们联系。